本週文章討論的是「#死亡」如何在現代性生活中變得邊緣、不可見;而又在近年於 #安寧療護 的議題中被廣泛討論。
這週文章非常精彩,看到內文中路過棺材店要說阿彌陀佛的描述,讓小編想起小時候路過路邊常見的喪禮棚子時,也被教導說要唸「阿彌陀佛」。而文中提到喪禮的「個人化」,也讓小編最近參加的喪禮,葬儀社居然有提供「製作亡者專屬影片、給家屬DVD」的服務,真的跟婚禮橋段有點像啊⋯。
在當代社會,人們越來越常在醫療或養護機構、而非家中過世。而喪葬儀式也從自家舉行、盛大幾乎如嘉年華的形式轉而「讓專業的來」,由禮儀公司主導。在殯儀館等地,以行禮如儀、有秩序,有時甚至能如婚禮般,以強調「客製化」、「個人化」的方式進行。
曉眉老師也以「孝道」的多元詮釋可能性、當代自主權提高,而重症時身體卻難以自主的衝突等面向,切入討論安樂死或安寧療護議題。
阮曉眉/談談「死」這檔事─社會學觀點看死亡的現代性
文章連結:https://wp.me/p3bKKK-2LY